随着气温逐渐下降,流感病毒、肺炎支原体、呼吸道合胞病毒、人偏肺病毒等多种呼吸道病毒就像是一位“冬季魔术师”,总是在我们不经意间变出各种症状,让我们猝不及防。作为“观众”的我们要怎么识别这位“魔术师”的小伎俩呢?今天就跟小编一起来看看吧!
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分为甲、乙、丙、丁四型,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一种传染性强、传播速度快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其中,甲型流感病毒是最常见、对人类威胁较大的型别。
流感病毒主要通过飞沫传播,其次也可经口腔、鼻腔黏膜等直接或间接接触传播,比如手触碰被病毒污染的物品,再接触口鼻也可引起感染,潜伏期1-3天。主要症状为发热(体温在数小时至24小时内升达高峰)、流涕、头痛、全身酸痛、乏力、食欲减退等,呼吸道症状较轻,咽干喉痛,干咳,可能伴有腹泻。
轻症流感常与普通感冒表现相似,但发热和全身症状更明显,多数人患病后表现为轻症,通常在一周左右自愈。
肺炎支原体
肺炎支原体是一种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的微生物,其传染性强,潜伏期约为1-3周。传染源主要为肺炎支原体感染患者,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播。
肺炎支原体以剧烈干咳、发热、胸痛、乏力为主要症状。这种咳嗽往往持续时间较长,咳嗽常为干咳或有少量痰液;部分孩子可有喘息,尤其是婴幼儿;一些孩子还可出现呕吐、腹泻等症状。一旦出现以上症状,建议及时去医院就诊,及早地发现肺炎病情,控制感染。
呼吸道合胞病毒
呼吸道合胞病毒(简称RSV)属于副黏病毒科的肺病毒属,只有一种血清型。是婴幼儿呼吸道感染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呼吸道合胞病毒潜伏期通常为2-8天。主要通过呼吸道分泌物和飞沫传播,亦可经眼、鼻及口黏膜接触含病毒的分泌物或污染物传播。感染后不能产生永久性免疫。
主要表现为鼻塞、流涕、打喷嚏等,1-3天左右可出现咳嗽、发热等症状。
严重者约1-3天后发展为下呼吸道感染,主要表现为毛细支气管炎和肺炎,出现呼吸急促、弥散的干啰音和喘息。
人偏肺病毒
人偏肺病毒(简称HMPV)是一种会引发急性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毒人偏肺病毒感染的潜伏期一般为3-6天,人群普遍易感。
感染HMPV后,患者从潜伏期末到急性期都有传染性,是主要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和接触的方式传播。主要表现为咳嗽、发热、鼻塞和呼吸短促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HMPV感染表现为自限性疾病,多数人在1周左右症状逐渐缓解;对于儿童、老年人和免疫功能较弱的人群HMPV可能引发严重的下呼吸道感染。
虽然这些疾病的病原体不同
但是它们的传播途径相似
采取的措施大同小异
适当锻炼
体育锻炼可增强血液循环,提高免疫力。可以进行呼吸操、扩胸运动、腹式呼吸、八段锦、太极拳等锻炼,增强体质,提高对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机体的免疫力。
勤开窗通风
经常开窗通风,能够保持室内空气的流通,也可以减少细菌或者是病毒的滋生,在一定程度上也能够降低疾病的发生概率。
做好手卫生
正确洗手、勤洗手可以阻断许多传染病的传播,特别是在接触公共物品、饭前便后以及咳嗽、打喷嚏后,要彻底清洁双手,且避免用脏手接触口、眼、鼻。
科学佩戴口罩
呼吸道传染病流行高峰季,尽量避免前往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区域,避免与有呼吸道感染症状的人员密切接触。尽量不要前往空气流动不畅的密闭区域,如必须外出时要佩戴口罩,做好自我防护,并注意及时更换。
积极接种疫苗
接种疫苗是预防传染病最经济、有效的手段。对于年幼的儿童或者抵抗力差的老人,可以接种相应的疫苗(如流感疫苗、肺炎疫苗等),增强自身对相关传染病的免疫力。
温馨提醒:
呼吸道疾病可防可治,在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如若出现了咳嗽、发热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建议及时就医并遵循医嘱进行治疗,切莫自行服药,或延误就诊导致更严重的情况发生哦!
拟稿:孙 宇
审核:周 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