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月,高温酷暑,各类细菌、病毒、蚊蝇滋生,易引发相关疾病传播。徐州市疾控中心提醒广大市民要注意
乙脑、炭疽、中暑、毒蘑菇中毒等健康问题。
一、流行性乙型脑炎
流行性乙型脑炎(简称乙脑),是由乙脑病毒经蚊虫叮咬传播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多见于夏秋季节,潜伏期多为10-14天。
传染源为家畜家禽,主要是猪,蚊类是主要传播媒介,其中以三带喙库蚊最重要。
人群普遍易感,大多数患者呈无症状的隐性感染,主要表现为起病急、高热、头痛、恶心、呕吐、惊厥、意识障碍、强直性痉挛和脑膜刺激征等症状与体征。
预防提醒:
1、接种乙脑疫苗,是预防乙脑最经济最有效的措施,宝宝在八个月的时候就可以接种第一针乙脑疫苗。
2、防蚊灭蚊。重点清理环境,消灭蚊虫滋生地,做好猪、牛、马等畜圈及周围环境治理。做好个人防护,尽量减少人蚊接触机会。
3、加强猪的管理和免疫。猪舍远离人居住环境,搞好猪舍环境卫生,必要时给猪接种乙脑疫苗等。
4、做好健康教育及公众提醒。一旦出现发热、头痛、呕吐、抽搐、嗜睡等可疑乙脑症状,应及早到医院就诊,以免贻误病情。
二、炭(tan)疽(ju)
炭疽是由炭疽芽胞杆菌引起的一种人兽共患病,炭疽芽胞可在环境中长期存在,患病动物(如牛、马、羊、骆驼等食草动物)直接感染人类或污染环境,是感染的重要来源,汛期是炭疽高发期。
感染途径主要有经皮肤接触感染、经口感染和吸入性感染。人群普遍易感,潜伏期1-5天,临床可分为五种类型:皮肤炭疽、肺炭疽、肠炭疽、脑膜型和败血型,其中肺炭疽是乙类甲管传染病。
预防提醒:
1、动物防疫、检疫、实验室检测和饲养场、屠宰场、畜产品及皮张加工企业工作人员应注意个人防护,长期从事炭疽诊断的专业人员建议接种炭疽疫苗。
2、参与疫情处置的有关人员采取有效的卫生防护、医疗保健措施,做好自身防护处置完毕后,应及时对个人及环境进行消毒,接受健康检查,出现不良症状时及时就医。
3、不接触、不宰杀、不购买、不食用病死和不明原因死亡的牛、羊等牲畜,不生食畜产品。如有可疑接触史和不适症状,要及时就诊,患者隔离治疗。
三、中暑
近期,我市出现持续35℃以上的高温天气,市气象台多次发布高温橙色预警。
如果在阳光下暴晒太久,或长时间在高热的环境中工作,或室内过于闷热,可造成体内积存热量逐渐增加,而出汗蒸发散热却越来越少,使体温调节功能发生紊乱,导致人体体温异常升高而发生中暑。老年人、孕产妇、孩子、患有慢性病或过分疲劳的人,更容易发生。
预防提醒:
1、减少室外高温暴露。在高温时期尽可能减少外出,必须外出时,尽量选择清晨和傍晚。选择打遮阳伞、戴遮阳帽和遮阳镜,涂抹防晒霜等方式遮阳避暑,减少在太阳直射下的户外活动时间,避免体力消耗。
2、及时补水,适当补充电解质。在高温天气,及时喝水,补充水分,不要等到渴了才喝水。注意补充盐分和矿物质。不宜饮用含糖或含酒精的饮料。避免饮用过凉的冰冻饮料。
3、规律作息,清淡饮食。保证充足的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食用高热量、油腻、辛辣的食物,可以准备一些防暑降温的食物,比如绿豆汤等。
4、随身携带防暑降温药品。如人丹、清凉油、风油精、十滴水、霍香正气水等,出现中暑时可用所带药品缓解症状。
5、发生中暑时,该如何处理呢?一旦有中暑症状时,应立即脱离高温环境,转移至通风阴凉处平卧休息。饮用解暑药物,可使用扇风、湿毛巾冷敷等方式进行散热。若患者出现晕倒或昏迷并有不明原因的高热,简单处理后应立即拨打120送医。
四、毒蘑菇中毒
近期,降雨天气增多,空气湿度大,非常适宜野生蘑菇生长,毒蘑菇中毒事件发生的风险较高。
毒蘑菇又称毒蕈或毒菌,是指人食用后出现中毒症状的大型真菌。毒蘑菇毒性非常强,毒性成分复杂,目前没有治疗毒蘑菇中毒的特效药,毒蘑菇中毒后死亡率极高,居各类食物中毒事件之首。毒蘑菇种类繁多,形态各异,部分毒蘑菇与食用菇极其相似,肉眼很难辨认。
预防提醒:
1、不要随意采摘野生蘑菇,尤其是自己不熟悉的的蘑菇。
2、不购买来源不明的蘑菇,避免在路边摊或非正规渠道购买。
3、尽量不食用野生蘑菇,如食用要做到:没有吃过的不要吃、不认识的不要吃、没有把握的不要吃。
4、食用蘑菇后如出现身体不适,应及早就医。在中毒者神志清楚的情况下尽快催吐或导泻,如有可能,最好将食用的蘑菇拍照并携带进食的剩余蘑菇样品,以便专业人员鉴定蘑菇种类,确定有效的治疗措施和判断预后。
供稿:急性传染病防制科、食品安全与学校卫生科、健康教育科
组审:健康教育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