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国居民超重肥胖率持续上升,目前超重肥胖也已经成为影响中小学生健康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17岁儿童青少年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11.1%和7.9%,6岁以下儿童超重率和肥胖率分别为6.8%和3.6%。儿童青少年肥胖会带来一系列身心健康问题,也会增加成年期罹患心血管疾病、糖尿病和癌症等慢性疾病的风险。
因此,孩子应从小做好体重管理,家长也要充分重视孩子的超重肥胖问题,一起积极应对。
一、测一测,你家孩子肥胖了吗?
如何衡量是否属于肥胖?
---BMI体质指数=体重(kg)/身高(m2)
BMI大于自身性别与年龄对应的超重或肥胖界值判断为超重或肥胖。
二、儿童青少年肥胖如何防控?
1. 科学合理膳食是关键
(1)调整饮食结构
平衡膳食保持食物多样化,注意荤素搭配、粗细搭配,保证鱼、肉、奶、豆类和蔬菜的摄入。早中晚餐能量占比分别为30%、40%、30%。日常把煎、炒、炸的烹调方法改为蒸、煮、炖和凉拌,这样可以减少很多油的摄入。
(2)培养健康饮食行为
一日三餐应定时定量,做到吃饭八分饱。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进餐时建议先吃蔬菜,然后吃鱼禽肉蛋及豆类,最后吃谷薯类。进餐结束,立即离开餐桌。
(3)合理选择零食
少喝或不喝含糖饮料,少吃油炸食品、肥肉等高能量食品。可以把正餐中摄入不足的健康食物作为零食,如蔬菜、水果、奶制品、坚果等。
(4)学会看懂营养标签
通常在食物包装上有营养标签。根据我国《预包装食品营养标签通则》, “低能量”、“低糖”、“低脂”、“低盐”标准为:
在购买食品时,少买或者不买高能量、高糖、高脂肪、高盐的食物。
2. 坚持锻炼不能少
制定合理可持续的运动方案,培养孩子爱运动的生活习惯。中国人群身体活动指南(2021)和世界卫生组织关于身体活动、静坐行为中推荐:
(1)6岁以下儿童每天进行至少180分钟的身体活动,鼓励多做户外活动(如户外的散步、玩耍、跑、跳等,全天分布,多则更好),每次静态行为时间(如操作手机、电脑、平板,看书报、电视,画画,玩玩具,演奏器乐等)或受限时间(例如在手推童车/婴儿车、高脚椅上,缚在看护者的背上)不超过1小时。
(2)6岁及以上儿童青少年每天累计至少60分钟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自行车、跑步、打球、跳绳、游泳、跳舞等,能使儿童身上发热、呼吸急促的活动),每周至少3天安排增强肌肉力量和强健骨骼健康的活动,每次静态行为持续不超过1小时,每天视屏时间累计少于2小时。
3.充足睡眠很重要
研究显示睡眠不足可降低葡萄糖耐量、胰岛素敏感性,增加晚上的皮质醇浓度,降低瘦素水平和增加胃饥饿素水平,增强饥饿感和食欲,进而导致肥胖。因此家长应帮助儿童建立规律的睡眠时间,保证他们每晚获得足够的睡眠。
4.家长关注促健康
(1)重视体格生长监测
定期为孩子称体重、量身高,监测掌握体重变化,及时发现超重肥胖问题。
(2)关注孩子心理问题
帮助孩子应对学习和社交压力,避免情绪性进食。给予孩子足够的关爱和支持,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体重观念,克服自卑心理。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减重,不盲目节食和减重。
(3)亲子陪伴
鼓励并陪伴孩子参与户外活动和体育锻炼,培养孩子运动技能和习惯。家长自身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主动分享与传授经验,为孩子树立榜样,通过言传身教的方式鼓励肥胖儿童青少年做到合理膳食、规律运动,形成能够长期坚持的健康行为习惯,逐步达到健康体重。
科学减重不能一蹴而就,家长在帮助孩子减重时切忌急于求成。让我们一起行动起来,为孩子提供丰富的营养和健康的生活环境,帮助他们养成科学良好的饮食习惯和生活方式,更加健康、快乐地成长。
撰稿:程佩
审核:苗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