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夏秋交替,昼夜温差逐渐加大,又值开学季,人群流动和聚集性活动大幅增加,容易给传染病的流行与传播创造有利条件。
徐州疾控提醒广大市民,9月需重点防范手足口病、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等传染病。此外,9月蚊虫密度仍较高,居家、旅行需重点防范登革热、基孔肯雅热等蚊媒传染病。
一、手足口病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5岁及以下儿童常见急性传染性疾病,9-11月为秋季发病高峰。
该病不仅能通过接触污染物品、呼吸道飞沫传播,饮用或食入被病毒污染的水和食物亦可感染。多数孩子感染后,会出现发热、手、足、口、臀出疹,可伴有咳嗽、流涕、食欲不振等症状。
防护提醒:
1.保持良好的卫生习惯。勤洗手,尤其在饭前便后、外出回家后,要用肥皂或洗手液并用流动水冲洗;避免与他人共用水杯、餐具等;保持家庭环境通风,每天开窗通风2-3次,每次不少于30分钟。
2.注意家庭清洁消毒。定期对儿童的玩具、餐具、奶瓶等进行清洗消毒,可采用煮沸、暴晒或含氯消毒剂擦拭等方式。
3.如果身边有患病的儿童,应避免接触其唾液、疱疹液和污染物。
4.接种肠道病毒71型灭活疫苗(EV71疫苗)可以大大降低患手足口病重症的风险。
5.保证儿童充足的睡眠,避免过度劳累,合理安排饮食,让儿童多吃富含维生素和蛋白质的食物,增强身体抵抗力。
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俗称“红眼病”,是由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通常表现为眼睛红肿、瘙痒、流泪、分泌物增多等症状,主要通过接触传播。该病夏秋季多发,全人群均可感染,具有传染性强、传播快、起病急等特点,易在学校、托幼机构、工厂等人群聚集的地方流行。
防护提醒:
1.注意手卫生,避免用手揉眼睛,特别是当有可能接触到患有“红眼病”的病人时更要注意。
2.避免接触那些已经感染“红眼病”的人或者其分泌物,避免与感染者共用个人物品,例如毛巾、枕头、眼镜等。
3.减少持续使用电子产品的时间,保证充足的睡眠和休息,避免眼睛过度疲劳。
4. 如果出现眼睛红肿、疼痛、分泌物增多等症状并怀疑患有“红眼病”,应及时就医并遵医嘱治疗,避免传播给他人。
三、蚊媒传染病
前期持续的高温和雨水为蚊虫孳生提供良好条件,近期,我市蚊虫活跃,蚊媒传染病仍存在较高的传播风险。
防护提醒:
1.避免蚊虫叮咬。避免在黄昏至清早蚊虫出没高峰期进入草丛、湿地。户外活动穿浅色长袖衣裤,涂抹驱蚊剂(儿童、孕妇要谨慎选用)。在室内,可使用蚊香、电热蚊香液或纱门纱窗、蚊帐进行防蚊。
2.灭蚊,清理蚊虫孳生地。请购买、使用正规的灭蚊产品进行灭蚊。杀虫气雾剂要对准容易藏蚊的地方如门后、窗帘后、床底下、墙角这些部位快速喷射,喷后要关闭门窗30分钟,通风1小时后才能进入,注意喷射的时候避开食物、餐具、火源和电源;电热灭蚊液或灭蚊片在睡前1至2个小时插上电源,关闭门窗熏杀,人要离开,睡觉时保持通风。
定期清除生活环境内的各种积水,翻盆倒罐,及时清理阳台、房前屋后的各种闲置容器;露台、树洞等易积水的地方需要定期疏通以及平洼填坑,清除小容器垃圾等;水养植物每周至少换水1次,注意刷洗容器内壁,清除虫卵,防止蚊虫孳生。
3.及时就医。从基孔肯雅热、登革热等蚊媒传染病流行地区返回后,请密切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如出现发热、皮疹、关节和肌肉痛等症状,及时就医,并告知医生近期本人的旅行史和蚊虫叮咬史。
供稿:急传科、免规科、消媒科
组审:健教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