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到了一年一度的职工体检,45岁的张美丽像往年一样来到医院。今年的体检项目多了一项骨密度检查,她并没在意,因为自己平时身体健康,历年体检报告一切正常。
然而……
为何年纪轻轻就骨质疏松高风险
带着疑惑,张美丽找到了医生咨询。经过详细问诊,医生找到了问题的根源:
医生解释道:人体的骨骼,就像一个庞大精密的 “骨量银行”。儿童时期,骨骼处于旺盛的生长发育时期,我们通过均衡饮食、适量运动等方法不断 “储蓄” 骨量。
大约在 30 岁左右,我们迎来了 “骨量银行” 的巅峰时期,骨骼的密度与强度都处于最佳状态。然而,步入中年后,由于各种因素,骨量开始缓慢流失,如同“存款”逐年减少。若忽视 “账户余额”,当骨量跌破临界值,便可能导致骨质疏松症甚至坠入“骨折深渊”。
骨质疏松症的危险因素
1、不可控因素:种族、年龄增长、女性绝经、脆性骨折家族史等。
2、可控因素:
●缺乏运动:骨骼受到的机械刺激减弱,骨形成减少
●饮食失衡:多种营养元素摄入不足
●日晒少:影响维生素D合成,钙吸收障碍
●不良生活习惯:饮用过量咖啡、浓茶、碳酸饮料、酒精,吸烟
●长期服用某些特定药物(如糖皮质激素、甲状腺激素等)
●过低体重
“骨量银行”投资建议
一、营养补充要到位
● 摄入足够的钙:钙是骨骼形成的基础,不同年龄段推荐钙摄入量不同,可以通过牛奶及其制品、坚果、鱼虾、豆制品、深绿色蔬菜等食物或是钙剂补充获得。
●补充维生素D:除了充足的阳光照射,还可以根据医生建议服用维生素D补充剂,帮助身体吸收钙。
●合理膳食:保持蛋白质、磷及其他营养素(维生素A/K、铁、镁、锌)的适量摄入。
二、科学运动强骨骼
● 每周3-5次中等强度运动。
● 选择适量负重运动:快走、慢跑、跳舞等。
● 加入抗阻训练:哑铃、弹力带练习等。
● 加入平衡训练:如太极、瑜伽等,有助于减少跌倒的风险。
● 多进行户外活动,接受温和日晒。
● 骨质疏松症患者须经临床医生评估是否适宜进行锻炼。
三、改善生活习惯
● 每天日照15-30分钟(避开强光时段)。
● 戒烟限酒,少喝浓茶、咖啡、碳酸饮料。
● 保持适宜体重,不要过度减肥。
● 改善家居环境,预防跌倒。
四、定期监测骨密度
● 骨骼是一个动态系统,即使目前骨密度正常,也不能保证未来不会发生骨质疏松。骨密度监测,是守护 “骨量银行” 的关键手段。建议45岁以上人群,尤其是低体重人群每年检查一次骨密度,动态观察自身指标。
● 及时发现问题,及早干预。
听完医生的解释和建议,张美丽恍然大悟:“原来我一直追求的苗条与美白,竟然是以牺牲骨骼健康为代价的。”
健康骨骼,从现在做起
骨量流失“悄无声息”,早期往往没有明显症状,而一旦发生骨折,常遗留慢性疼痛或残疾等问题甚至引起死亡,严重影响生活质量。
青少年时期是形成骨骼、建立良好骨骼健康习惯的关键阶段,
中年时期同样也是维护、保持骨骼健康的重要阶段。均衡饮食、充足日照、科学运动和定期检查等健康的生活习惯对于获得良好骨峰值,维持骨骼健康具有重要影响。
不要让骨质疏松偷走您的健康!
从现在开始,
关注骨骼健康,
为您的“骨量银行”和未来的生活质量投资!
组稿:欧静、黄媛
审核:钱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