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防治知识
1.什么是冠心病?有哪些类型?
冠心病是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的简称,指供给心脏营养物质的血管――冠状动脉发生严重粥样硬化或痉挛,使冠状动脉狭窄或阻塞,以及血栓形成造成管腔闭塞,导致心肌缺血缺氧或梗塞的一种心脏病,亦称缺血性心脏病。冠心病是动脉粥样硬化导致器官病变的最常见类型,也是危害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病。本病多发生在40岁以后,男性多于女性,脑力劳动者多于体力劳动者,城市多于农村,平均患病率约为6.49%,而且患病率随年龄的增长而增高,是老年人最常见的一种心血管疾病。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冠心病在我国的患病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并且患病年龄趋于年轻化,因此,21世纪我国面临心血管疾病的挑战,能否扼制危害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关键在于预防。
冠心病的临床分型有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三型
2.冠心病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冠心病是多因素的疾病,为多种因素作用于不同环节所致。这些因素为危险因素,主要包括:
(1)年龄:本病多见于40岁以上的中老年人,49岁以后进展较快,但近年来,冠心病的发病有年轻化的趋势;
(2)性别:在我国,男女比例约为2∶1。但女性绝经期后,由于雌激素水平明显下降, LDL水平升高,女性冠心病发病率明显上升,有资料表明,60岁以后,女性发病率大于男性;
(3)职业:脑力劳动者大于体力劳动者,经常有紧迫感的工作较易患病;
(4)饮食:常进食较高热量的饮食、较多的动物脂肪、胆固醇者易患本病。同时,食量大也易患本病;
(5)血脂:由于遗传因素,或脂肪摄入过多,或脂质代谢紊乱而致血脂异常者,易患本病;
(6)血压: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高血压病人患本病者是血压正常者的4倍;
(7)吸烟:吸烟是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吸烟者与不吸烟者比较,本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2~6倍,且与每日吸烟的支数成正比;
(8)肥胖:肥胖者易患本病,体重迅速增加者尤其如此;
(9)糖尿病:有资料表明,糖尿病病人本病发病率是非糖尿病者的2倍;
在以上因素中,血压过高、体重超标、胆固醇过高或过低是导致冠心病、的最危险因素。
3.为什么A型性格的人易患冠心病?
什么是A型性格,A型性格的人为什么易患冠心病呢?国外专家弗里德曼和罗林曼把人的性格分为A、B两种类型。具有A型性格的人动作匆忙,办事的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遇到困难也不罢休,对任何事情都有一种不满足感。另一方面,由于A型性格的人过于追求事业和功名,却常常忽视个人的健康状况,他们不会享受生活的乐趣,不懂得如何照顾自己,常使自己整天处在紧张和压力之中。恰恰相反,具有B型性格的人,他们慢条斯理,不慌不忙,随和易处,没有争强好胜的压力。近年来研究表明,冠心病与心理紧张有关。
因为人在生活和工作中遇到精神刺激因素而处于紧张状态时,大脑皮层容易发生紊乱,植物神经功能失调,使得心率加快,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促使血小板聚集,增大血液粘滞性和凝固性;也可导致脂质代谢紊乱,使血脂增高;或植物神经功能紊乱,导致冠状动脉痉挛等。如果人们长期地、反复地处于紧张状态中,在这些因素作用下,极易形成冠心病。因此,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应当保持乐观的态度,使精神放松,情绪稳定,遇事不要急躁,以减少冠心病的发生。
4.冠心病的患病率男女有别吗,为什么?
世界各国的资料表明,冠心病的患病率一般男性高于女性,住院冠心病人中男女差别显著,男∶女=2.5~5∶1。根据美国的统计资料,35~44岁男性白人冠心病的死亡率5. 2倍于女性,65~74岁者2.4倍于女性。白人中女性冠心病死亡率随年龄增高的趋势比男性晚10年,在非白人中晚7年,这种男女差别主要发生在50岁之前。女性在50岁之前,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病变比男性轻且进展缓慢;但50岁之后,由于雌激素水平下降,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上升,甚至赶上男性。女性冠心病患病率之所以低于男性,主要是因为:
(1)绝经前内源性雌激素可起保护作用。有资料表明,女性自然绝经后HDL―C有相当程度的降低,而LDL―C却升高。同时发现纤维蛋白原和凝血因子的不良作用在绝经后加重。用己烯雌酚治疗的冠心病人,血脂紊乱得到改善。女性在绝经后,这种保护作用明显减弱,所以,冠心病的患病率明显升高。
(2)男性有不良的生活习惯,如吸烟、酗酒等,在吸烟、饮酒的同时,也摄入了大量高胆固醇饮食。
5.为什么说血压升高是冠心病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
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证实,高血压组合并冠心病者较血压正常组高2~4倍,我国冠心病者70% 以上合并高血压。上海7279例调查说明:血压大于21.3/14.7kPa(160/110mmHg)者,冠心病患病率比血压正常高5倍。国外流行病学家根据7065人的资料得出高血压是冠心病的一个独立的发病因素,冠心病的发病和死亡随着血压水平的升高而增加。
高血压容易导致冠心病发病的机理是十分复杂的,概括起来有以下两方面的内容:其一,高血压患者,由于高压血流长期冲击血管壁,必然引起动脉血管内膜的机械性损伤,血管张力的增高,也易导致弹力纤维断裂,并且血压越高,这种损伤就越严重,血管内膜损伤和弹力纤维断裂是脂质沉积于血管壁和附壁血栓形成的前提,因此,它是动脉粥样硬化形成的基础。其二,高血压病时,高级神经中枢功能紊乱,大脑皮层长期处于兴奋状态,引起交感神经兴奋,释放儿茶酚胺过多。儿茶酚胺增多可直接损伤动脉血管壁,还可引起冠状动脉痉挛,同时,心血管系统对儿茶酚胺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加速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6.为什么说吸烟是患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
吸烟在许多国家被认为是导致冠心病的主要危险因素,这是因为烟草燃烧时释放的烟雾中含有3800多种已知的化学物质,其中包括一氧化碳、尼古丁等生物碱、胺类、腈类、醇类、酚类、烷类、醛类、重金属元素等,它们有多种生物学作用,对人体造成多种危害。与冠心病有关的化学物质有10余种,能激惹和加重冠心病发病的主要成分是尼古丁和一氧化碳。
尼古丁作用于交感神经系统,使心跳加快,血压升高;刺激肾上腺,促使其释放更多的儿茶酚胺,从而增加心肌的应激性和心率,引起血管收缩和血压升高;同时促进血小板的粘附和纤维蛋白含量增加,有利于血栓形成,从而堵塞小动脉。尼古丁还可使血中胆固醇水平升高,HDL水平下降。
一氧化碳(CO):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气体,它与血红蛋白的亲合力比氧气高250倍,当人们吸入较多的CO时,它与血红蛋白结合形成大量的碳合血红蛋白,而氧合血红蛋白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动脉壁缺氧,使动脉壁水肿,促进脂质渗入和沉着,促发动脉粥样硬化。
特别严重的是,吸烟能诱发冠状动脉痉挛,使冠状动脉中的血流减慢,血流量减少,血液的粘稠度增加,导致心肌缺氧,甚至引起心肌梗塞。
7.饮酒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饮酒与冠心病的关系,目前仍是一个尚未解决的问题,有报道认为,饮酒与冠心病死亡率的关系呈 “U”字型,并认为轻中度饮酒可以减少冠心病的死亡。国内曾报道一组25~64岁男性,每月饮白酒0.55~1.5kg时,HDL-C含量显著高于非饮酒组,如继续加大酒量时,则HDL-C也不再升高,且随饮酒量增加使血清总胆固醇水平升高,冠心病的死亡率增加2倍。近年来有人认为,少量饮酒可抑制血小板聚集,防止血凝而起预防心肌梗塞的作用。美国研究人员对340名近期发生心肌梗塞的病人进行的调查表明,适量饮酒能使人体血液中HDL-C的含量增加15%,心肌梗塞发病的可能性则有所减少。现代临床和实验研究证实,大量饮酒可增加心脏和肝脏的负担,大量酒精能直接损害心肌和血管内壁,造成心肌能量代谢障碍,抑制脂蛋白脂肪酶,促使肝脏合成前β脂蛋白,血中β脂蛋白(即LDL,主要含胆固醇)消失减慢,甘油三酯上升,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因此,我们提倡少量饮用优质白酒,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
8.饮食习惯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不良的饮食习惯和不合理的膳食结构与“现代病”的发生密切相关。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不合理的膳食结构和继发性载脂蛋白异常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因素。
40年前,美国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一度曾上升很快,自60年代以后,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则有大幅度的下降,直至现在。究其原因,主要归功于生活方式的改善,即减少胆固醇的摄入和控制吸烟等,从而降低了发生冠心病的危险因素。但在我国,随着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由于膳食结构的不合理、吸烟等易患因素的影响,则冠心病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大量流行病学调查资料表明,饮食习惯与冠心病之间有密切关系,平素喜食高胆固醇食物的人,冠心病的发病率明显升高。因此,必须从小养成良好的饮食习惯,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以预防冠心病的发生。
9.肥胖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近年来,人民的生活水平明显改善,高脂肪、高热量的膳食结构基本占据了饮食的主导地位,加上活动量减少,以致于摄入的能量大于机体消耗的能量,剩余部分便以脂肪形式储存于体内,从而形成了胖人越来越多的局面。流行病学的资料表明,肥胖有增加冠心病发病的趋势。这是因为:(1)肥胖者摄取过多的热量,在体重增加的同时,使心脏负荷和血压均升高,从而增加心肌耗氧量;(2)高热量的饮食习惯,使胆固醇、甘油三酯和血压升高,促使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形成和加重;(3)肥胖者体力活动减少,妨碍了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侧支循环的形成;(4)肥胖者常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维持较正常的血糖水平,便形成高胰岛素血症,最终导致机体血糖升高、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HDL降低,胰岛在长期的高负荷压力下,分泌胰岛素的功能逐渐减弱以至衰竭,形成了糖尿病。糖尿病、高脂血症、高纤维蛋白原血症无一不是致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于是冠心病便接踵而至。
因此,我们必须清楚地认识到肥胖所带来的多种危害,调整合理的膳食结构,加强体育锻炼,防止肥胖,以清除冠心病产生的土壤。
10.治疗冠心病的目的是什么,治疗方法有哪些?
冠心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心绞痛发作时的止痛治疗和平时的预防治疗。以预防治疗为主。 冠心病的治疗必须止痛治疗与预防治疗相结合,发作时的止痛治疗以舌下含用硝酸甘油或消心痛为主。而预防治疗包括药物治疗、手术治疗和运动治疗。
药物治疗包括西药和中药,发作期使用西药较好,平缓期应该合理选用中药。目前中医治疗已经取得了较大成功,大大减轻了患者痛苦,降低了死亡率,改善了患者生活质量,延长了患者生存寿命。
外科手术主要包括冠状动脉旁路搭桥术和贯穿心肌管重建术(又称激光打孔术)。搭桥手术适合于弥漫的、有钙化的病变血管患者,尤其适合于三支冠状动脉或左主干病变的患者。贯穿心肌重建术(激光打孔术)主要适合于对药物效果不好,而且其血管病变又不能做介入治疗或搭桥手术的严重心绞痛患者。此法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心肌的血液供给,缓解心绞痛。还有一种介入治疗方法,该方法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是容易复发,有造成血栓的可能。到底患者需要做哪种手术或者介入治疗,必须做冠状动脉造影,进行综合分析后决定。一般来说,得了冠心病就要终身用药治疗,即使已经做了相应的手术,还要在医生的指导下坚持长期用药。
11.你自己怎样早期发现冠心病?
冠心病是中老年人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处于这个年龄阶段的人,在日常生活中,如果出现下列情况,要及时就医,尽早发现冠心病,以免延误病情。
(1)劳累或精神紧张时出现胸骨后或心前区闷痛,或紧缩样疼痛,并向左肩、左上臂放射,持续3~5分钟,休息后自行缓解者。
(2)体力活动时出现胸闷、心悸、气短,休息时自行缓解者。
(3)出现与运动有关的头痛、牙痛、腿痛等。
(4)饱餐、寒冷或看惊险影片时出现胸痛、心悸者。
(5)夜晚睡眠枕头低时,感到胸闷憋气,需要高枕卧位方感舒适者;熟睡、或白天平卧时突然胸痛、心悸、呼吸困难,需立即坐起或站立方能缓解者。
(6)性生活或用力排便时出现心慌、胸闷、气急或胸痛不适。
(7)听到周围的锣鼓声或其他噪声便引起心慌、胸闷者。
(8)反复出现脉搏不齐、不明原因心跳过速或过缓者。
12.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药主要有哪些?
目前用于防治冠心病的中成药有10多种,但常用的主要有以下几种:
(1)速效救心丸:该药属于活血理气药,可以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用于治疗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每日三次含服,每服3~6粒,急性发作可服10~15粒。一般在5分钟内心绞痛得到缓解。
(2)苏合香丸:功能芳香开窍,理气止痛。每次1丸,温开水送服。
(3)冠心苏合丸:由苏合香、乳香、檀香、青木香、冰片、朱砂、白蜜组成,制成小蜜丸。用于心绞痛,胸闷,憋气,心前区疼痛等。1次1丸,日服3次,口含或嚼服。
(4)苏冰滴丸:由苏合香脂,冰片组成,口含或吞服,每次2~4粒,可以较快地缓解心绞痛,治疗胸闷气短等。
(5)冠心二号片:由丹参、赤芍、川芎、红花、降香组成,功用理气活血止痛,有强心和扩张血管的作用。每次服5片,1日2次,该药可较长时间服用,一般没有副作用,不属于速效药物。
(6)复方丹参注射液,有扩张冠状动脉,减慢心率,轻度增加心肌收缩力的作用,很少有副作用。口服制剂有复方丹参片及丹参滴丸。可以较长时间应用,该药也不属于速效药物。
13.防治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有哪些?
大规模的人群调查表明,冠心病与营养不平衡有一定关系。因此合理地调整膳食是防治冠心病的重要措施。以下是冠心病的合理膳食原则。
(1)控制总热量,维持热能平衡,防止肥胖,。
(2)控制脂肪与胆固醇摄入。饱和脂肪酸和胆固醇摄入过量,是导致高血脂的主要膳食因素,高血脂又是冠心病的主要诱因之一。故应控制脂肪摄入,使脂肪摄入总量占总热量20%~25%以下,其中动物脂肪以不超过1/3为宜,胆固醇摄入量应控制在每日300毫克以下。
(3)蛋白质的质和量适宜。应适当增加植物蛋白,尤其是大豆蛋白。其适宜比例为:蛋白质占总热能的12%左右,其中优质蛋白占40%~50%,优质蛋白中,动物性蛋白和植物性蛋白各占一半。
(4)采用复合碳水化合物,控制单糖和双糖的摄入。碳水化合物主要来源应以米、面、杂粮等含淀粉类食物为主。应尽量少吃纯糖食物及其制品。
(5)多吃蔬菜、水果。因蔬菜、水果是维生素、钙、钾、镁、纤维素和果胶的丰富来源。食物纤维果胶能降低人体对胆固醇的吸收。
(6)少量多餐,避免吃得过多、过饱,不吃过油腻和过咸的食物,每日食盐摄入应控制在3~5g。
(7)忌吸烟、酗酒、饮浓茶及用一切辛辣调味品。
14.冠心病病人为什么要避免饱餐?
饱餐可以诱发和加重心绞痛,这是为什么呢?原来,动物实验发现,以扩张胃来模拟饱餐试验,在冠状动脉正常条件下,饱餐可引起血压升高,心肌耗氧量增加,同时冠状动脉扩张,冠脉血流增加;在冠状动脉狭窄条件下,胃扩张后,虽然同样可以引起血压增高,心肌耗氧量增多,但冠状血管却收缩,血流量减少,从而心肌缺血进一步加重,并可导致各类心律失常的发生。在人类饱餐后血中的儿茶酚胺增高,这种物质极易诱发冠状动脉的痉挛,使冠状血流急剧减少,引起心绞痛,甚至心肌梗塞。已有报道,饱餐是猝死的重要诱因,在猝死有诱因可查病例中,半数以上是饱餐所诱发。所以,冠心病人,特别是在心绞痛发作的情况下,应避免暴饮暴食,以防心绞痛、心肌梗塞和猝死的发生。
15.何为冠心病的一级预防,一级预防的内容有哪些?
冠心病的一级预防是指对没有冠心病的人群进行对危险因素的干预,目的是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和发展,其措施主要有:
(1)控制高血压。对高血压病人应饮食清淡,防止食盐过多,多吃蔬菜、豆类等含钾高的食物及含钙高的食物,避免饮酒和肥胖,并适当运动,保持精神愉快。
(2)降低血脂。较长时间的维持胆固醇于理想的水平,可达到预防冠心病的发病或不加重冠心病的目的。根据自己的胆固醇水平,在生活中采取正确的措施。在膳食结构上,要保持传统的低脂肪、多青菜、素食为主的优点,改变低蛋白、低钙、高盐的缺点,使总胆固醇水平保持在5.2mmol/L(200mg/dl)以下,对总胆固醇水平在6.24mmol/L(240mg/dl)以上者应在医生指导下采取药物和非药物两种降脂措施。
(3)戒烟。
(4)增加体力活动。运动是最有效的健康手段。如能每日或至少隔日作20~30分钟的中等程度的活动(达极量的50%~70%)就能有效地增强心功能。
(5)调节A型性格。A型性格具有时间紧迫感、争强好胜、易激怒、缺乏耐心等特点。所以,A型性格的人宜针对性地采用心理调整、气功、太极拳等方法加以调整。
16.糖尿病与冠心病有何关系?
糖尿病是一种全身性代谢紊乱性疾病,容易引起冠心病。糖尿病患者中冠心病发病率增高的原因尚不十分清楚,但糖尿病容易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已被公认。多数学者认为,肥胖、高血压、高脂蛋白血症、高血糖密不可分。肥胖使胰岛素的生物学作用在某些人群中被削弱,即这些人的机体对胰岛素产生抵抗,为了保证血糖的水平正常,胰岛β细胞必须分泌较正常人高几倍、甚至几十倍的胰岛素,形成高胰岛素血症,但最终又导致了血糖升高、血甘油三酯水平升高、HDL-C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升高,这都是动脉粥样硬化的危险因素。同时,胰岛素本身也有促进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此外,糖尿病患者并发冠心病时,冠心病的某些临床症状出现的较迟或被掩盖,更应引起临床医生的重视。因此,糖尿病患者,应在医生指导下,科学地控制血糖,并定期到医院检查心脏,加以合理的膳食结构和体育锻炼,以降低冠心病的发生率,提高患者的生存质量。
17.冠心病的防治
一、一般防治
主要包括饮食、保持适当的体力活动、戒断不良嗜好和相应的药物治疗。
①安排合理的膳食,以预防或纠正脂质代谢紊乱,要避免多食含饱和脂肪酸多的动物脂肪(如猪油、奶油、 肥肉等)和含大量胆固醇的食物(如脑、肝、肾、心等动物内脏及蛋黄等)。
②适当的体力活动。
③积极治疗高血压、高脂质血症和糖尿病。
④戒烟。
⑤药物防治心绞痛。
二、应急防治
冠心病人若经常有胸闷、胸痛症状,应常备硝酸甘油、消心痛、心痛定、速效救心丸、麝香保心丸、复方丹参滴丸等药物,夜间睡时也要放在容易随手拿到的地方。
心绞痛发作时,立即含服1片硝酸甘油,含服后1-5分钟生效。为防止短时间内心绞痛复发,可随后再服1片消心痛。高血压病人或心绞痛伴有血压升高者,可口含心痛定1片,5分钟内开始降压,可持续4-6小时。中药比较常用的有:速效救心丸,能缓解冠心病的心绞痛,当出现有胸闷、憋气、心前区痛等症状时可用,每次服4-6粒,急性发作时可服10-15粒,每日3次含服,一般在5分钟内心绞痛可缓解。冠心苏合丸,每次l丸,每日3次,口含或嚼服,起效时间较硝酸甘油慢,但缓解期长,心绞痛刚开始即服疗效佳。
18.治疗心绞痛如何用药效果更佳?
目前,最常用的抗心绞痛药有三类,即硝酸酯类、β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和钙通道阻滞剂。临床实践证明,单独使用某一类药物控制心绞痛往往难以取得满意疗效,常需联合用药,最常用的是“二联”,即两类药物联合使用。其中,硝酸酯类与β或钙阻滞剂联用是最安全有效的方法。
硝酸酯类与钙阻滞剂联用,以与地尔硫FDA2(合心爽)合用为主,因为地尔硫FDA2对心肌和房室结有较强的抑制作用,故可减慢心率,可对抗硝酸酯类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而心痛定具有反射性刺激交感神经活性的作用,与心痛定联用有时可能加重头痛、面红及反射性心动过速,应引起重视。
β阻滞剂与钙阻滞剂联用,应特别慎重,钙阻滞剂异搏定和β阻滞剂同时静脉输注,可引起严重心脏阻滞甚至心脏停搏,明显抑制心功能,因此禁止使用,口服联用也不可取。钙阻滞剂地尔硫FDA2与β阻滞剂口服联用常可耐受,但联用时抑制心功能和加重心脏阻滞的副反应不容忽视。钙阻滞剂心痛定与β阻滞剂临床上常常联合使用,因为β阻滞剂可以减少心痛定引起的反射性心动过速。
如果“二联”用药控制心绞痛效果不佳时,可采用“三联”用药,即三类药物联合使用。若经二、三联用药仍不能理想控制心绞痛症状,应及时作冠脉造影,以决定是否需手术治疗。
19.急性冠心病防治要纠正误区
前急性冠心病发病率呈上升趋势,但许多患者在防治上却存在着一些误区,影响了救治的成功率。
急性冠心病患者的误区主要有三方面:
一:在发生心绞痛等急性冠心病症状时,把它当作一般的小毛病,认为稍作休息就能缓解,结果贻误了最佳治疗时机;
二:在发生急性心肌梗死时,以为吃“速效救心丸”等普通药物就能挺过去,而不是及时赶往医院抢救,以至延误治疗危及生命;
三:认为心脏手术危险,很多人在紧急救命时仍不愿选择创伤小、疗效好的心脏介入手术,结果错失救治良机。
临床医学研究证实,急性冠心病患者在发病6小时内的救治效果最佳。目前,发达国家约9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在紧急救治时选择心脏介入等先进的手术治疗方法,使这一疾病的死亡率从30%下降到5%以内。而我国则有70%的急性冠心病患者仍然选择药物保守治疗,从而导致种种不良后果。因此,急性冠心病患者应抛弃思想顾虑,力争及早防治,获得最佳治疗效果。
20.什么是介入治疗?
介入治疗不是外科手术而是一种心脏导管技术,具体来讲心脏介入治疗是通过大腿根部的股动脉或手腕上的桡动脉,经过血管穿刺把心脏支架或其它器械放入冠状动脉里面,这样来达到解除冠状动脉狭窄的目的。
传统用的是比较粗的导管,可能会把冠脉开口堵塞从而发生一些危险,现在随着器械的改革,导管变得极细。过去用的造影剂水溶性很差,注入冠状动脉后病人需要咳嗽才能排出来,这方面现在也有了很大改善。因此随着器械和技术的革命使风险率有了明显下降。
但对一些十分弥漫的病变、多支病变、糖尿病合并的三支病变、某一支单一血管非常弥漫的病变、血管特殊的分岔病变、严重的多处钙化和迂曲的病变等放入支架后可能当时的风险很大或放入支架后远期的效果不好,这样我们建议病人运用搭桥的方法处理问题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