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和景明,万象更新。3月14日下午,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任涛副院长率队赴中心开展专题调研,考察疾控机构现代化建设的规划理念与功能布局情况,深入探讨公共卫生基础设施建设的创新路径。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胡良玉,中心副主任余加席陪同调研。北京大学儿童青少年卫生研究所原所长/中华预防医学会儿少卫生分会主任委员/《中国校医》杂志主编马军教授、环境医学所副所长/《中国校医》杂志执行主编邹志勇研究员及市疾控中心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调研交流。
聚焦功能布局,共话疾控现代化建设
在余加席副主任的引导下,任涛副院长一行实地走访了徐州市疾控中心的核心功能区。从行政办公区的集约化设计,到实验室的“三区两通道”标准化建设;从理化检验科的高精度仪器配置,到微生物实验室的生物安全防护体系;从机房智能化监测系统的运行逻辑,到通风设备与负压环境的科学联动机制,调研组逐一细致考察,全面了解疾控中心在空间规划、流程优化与应急处置能力上的创新实践。
在应急指挥中心,余副主任重点介绍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响应机制的运行模式,现场进行了应急指挥平台的操作演示。余副主任介绍,徐州市疾控中心建设以“平战结合、医防协同”为核心理念,通过模块化分区实现日常科研与应急响应的有机统一,其中应急管理办公室作为中枢协调部门,在资源调度、多部门联动中发挥关键作用,为苏北地区公共卫生体系高质量发展树立标杆。
在疫苗临床研究中心,余副主任详细介绍中心建设进展。中心依托智能化管理平台,实现了从受试者招募、疫苗接种到不良反应监测的全流程数字化管控。现场工作人员演示了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临床试验数据管理系统,该系统可确保研究数据的真实性、可溯性与安全性。余副主任补充道,作为苏北地区首个具备疫苗临床试验资质的市级机构,已承接多项国家级、省级多中心研究项目,未来计划打造“基础研究-临床评价-成果转化”一体化平台,为新型疫苗研发提供区域性支撑。
凝聚智慧共识,探索校地协同发展
座谈会上,胡良玉主任代表徐州市疾控中心对任涛副院长一行的到访致以热烈欢迎。他表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是我国公共卫生领域的学术重镇,此次调研既是对徐州疾控工作的指导鞭策,更是校地深化协作的宝贵契机。中心期待以开放之姿、务实之举,与学界前沿力量共谋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之道。他强调,此次交流为双方合作开辟了新窗口,未来将以“资源共享、优势互补”为原则,携手推动公共卫生理论创新与实践探索的双向赋能。
双方围绕新时代公共卫生人才培养、科研攻关与平台共建展开深度对话。任涛副院长高度评价徐州市疾控中心的建设成果,他表示,作为国家公共卫生体系的重要节点,徐州市疾控中心在功能布局上的前瞻性规划、在应急管理体系中的快速响应能力,为高校公共卫生学科建设提供了宝贵的实践参考。同时,他提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愿与徐州市疾控中心建立长效合作机制,在科研项目联合申报、学生实践基地共建、学术期刊专题策划等领域深化协作,打造校地协同创新的示范样本。
锚定使命担当,擘画公卫事业新图景
此次调研活动,既是高校与地方疾控机构深化合作的务实之举,更是新时代公共卫生体系现代化建设的生动缩影。双方一致认为,面对全球公共卫生治理的新挑战,唯有打破学科壁垒、促进跨界融合,方能构建更具韧性的健康防线。以此次交流为契机,北京大学公共卫生学院与徐州市疾控中心将进一步凝聚发展共识,在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等领域开展多层次合作,共同为推进“健康中国”战略贡献智慧与力量。
供稿:《中国校医》杂志社
审核:佟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