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市关于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决策部署,切实掌握全市重点行业领域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分布及浓度(强度)状况,自2025年6月起,徐州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与环境卫生科全面启动年度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监测工作。本次监测覆盖全市70余家化工、建筑、机械制造等重点行业的企业,聚焦300多个一线重点岗位,系统开展了职业病危害因素现场调查与作业场所检测。
入夏以来,徐州地区持续处于高温天气,部分工业企业车间、露天作业场所现场温度攀升至40℃以上,为监测工作带来严峻挑战。检测队员们坚守岗位、攻坚克难,顶着酷暑深入企业一线开展监测,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筑牢劳动者职业健康安全屏障,践行疾控工作者“人民健康守护者”的职责使命。
精密部署,夯实监测坚实基础
监测工作开始前,检测队员们开展了系统的前期现场调查工作。他们深入全市可能存在职业病危害的企业,通过行业调查、工艺比对、查阅资料、现场勘查等方式,与企业管理人员、一线劳动者深入交流,全面掌握各企业的生产工艺流程、原辅材料、职业病危害因素接触情况以及现有防护设施设置情况。对于生产过程中接触的成分不明的有机溶剂,队员们采集样品送至实验室开展挥发性有机组分定性分析,以确认存在的化学物质。通过职业卫生调查、工程分析、资料分析和检测检验等方法,队员们对企业生产工艺过程、生产环境、劳动过程和特殊环境中可能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的种类、来源、分布及其影响人员进行了全面、客观及准确的识别,并在此基础上制定了详细的监测方案,明确了监测企业名单、点位、项目及频次,为后续现场采样检测工作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汗洒一线,筑牢职业健康防线
基于前期调查的指引,检测队员们奔赴存在化学毒物、物理因素等重点危害因素的企业车间和建筑工地,在复杂严峻的工作环境中开展检测。面对不同的危害因素,监测工作面临诸多挑战。在机器轰鸣,烟尘逸散的工厂车间里,队员们严格遵循技术规范,穿梭于密集的设备和管道之间。他们仔细观察工作场所卫生状况和环境条件,辨识生产流程中的关键环节,综合考虑气流方向、设备分布和工人作业位置等因素,选取最具代表性的采样点,确保采集到符合要求的样品。在烈日炙烤的建筑工地上,队员们背着沉重的监测设备,沿着狭窄陡峭的脚手架艰难攀爬,在高空作业平台上小心移动,为劳动者佩戴个人声暴露计,精准布设仪器进行定点采样。酷热之下,汗水不断浸透衣服,队员们没有一丝松懈,持续观察着仪器设备的运行状态,认真填写现场采样与测量记录表,详细记录每个点位的采样起止时间、样品编号、环境气象条件参数等重要信息,以保障数据的准确与可靠。每到一个企业,队员们在完成监测任务的同时,也会向企业负责人和劳动者介绍职业病防治知识,指导他们正确佩戴防护用品、落实防护措施,把健康服务送到一线。
精析数据,支撑健康坚实屏障
现场监测结束后,检测队员们随即对现场采集的样品进行分类整理,登记编号,之后依照样品保存和运输的相关要求,及时把样品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实验室检测完成后,队员们对检测数据逐个进行核对与汇总,并结合现场调查所得信息开展综合分析,判断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是否超出限值标准。这一系列规范的数据处理与分析工作,能帮助企业找到防护设施与管理措施中可能存在的薄弱环节,为其改进工程与个体防护、完善职业卫生管理制度提供了科学依据。同时,经过严格质量控制的检测数据,也为全市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政策制定、趋势分析以及重点监管方向的确定提供了坚实的数据支撑。
酷暑虽难耐,初心却清凉。从前期深入细致的调查摸底,到不畏艰辛的现场采样,再到后期严谨求实的数据分析,徐州市疾控中心职业与环境卫生科的检测队员们用实际行动践行着“一切为了劳动者健康”的使命,他们的身影是今夏高温下最美的坚守。他们的辛勤付出,有效推动了用人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主体责任,提升了劳动者的职业健康防护意识和水平,切实保障了劳动者健康权益,为“健康徐州”建设贡献了不可或缺的疾控力量。
撰稿:靳巍阳
审核:薛 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