邳州市疾控中心通过银杏融媒体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
来源:
邳州市疾控中心
日期:2025-08-07 11:46:36
点击:903
属于:县区疾控
随着夏季气温升高和人员流动频繁,蚊媒传染病进入高发季节。近期,我国南方个别城市出现基孔肯雅热输入疫情,并引发本地传播。为增强市民防控意识,8月5日,邳州市疾控中心急性传染病控制科科长李电华接受邳州电视台银杏融媒体采访,通过电视及新媒体平台向公众普及基孔肯雅热防控知识,引导市民科学应对。
基孔肯雅热是由基孔肯雅病毒引起的一种急性传染病,主要通过伊蚊(俗称“花蚊子”,身上有黑白相间花纹)叮咬传播。该病最早在非洲坦桑尼亚被发现,当地语言中“基孔肯雅”意为“变得扭曲”或“弯腰驼背”,形象描述了患者因关节剧烈疼痛而蜷缩身体的典型症状。李电华介绍,基孔肯雅热主要表现为发热(持续1~7天,伴寒战、头痛、肌肉酸痛等)、皮疹(发病后2~5天出现,多见于躯干及四肢)、关节疼痛(累及手腕、踝关节等小关节,疼痛剧烈,部分患者可持续数月)。与登革热相比,两者传播途径相同(均为伊蚊叮咬),但基孔肯雅热潜伏期更短、传播速度更快(快2-3倍),且关节疼痛症状更为突出,皮疹多为充血性斑丘疹。
“预防基孔肯雅热,核心是避免蚊虫叮咬。”李电华强调,居家需每周清理花盆托盘、废旧轮胎等积水容器,安装纱窗、蚊帐;外出时穿浅色长袖衣裤,避免清晨、傍晚蚊虫活跃时段外出,并在暴露皮肤涂抹驱蚊剂。若出现发热伴关节痛、皮疹等症状,尤其是近期有疫区旅居史或蚊虫叮咬史者,应及时就医并主动告知流行病学史。确诊患者需配合防蚊隔离,避免传染他人。治疗以对症治疗为主,不建议使用阿司匹林等非甾体抗炎药。
目前,邳州市疾控中心已通过银杏融媒体平台发布专题科普内容,持续加强蚊媒传染病监测与宣传,呼吁市民清积水、防叮咬、早就医,共同守护健康邳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