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行性感冒
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通过空气飞沫传播。流感病毒有甲、乙、丙三个型,其中甲型所引起的流感流行最为广泛和严重,乙型常引起爆发,丙型则多引起小儿散发病型。在我国虽将该病归属于法定丙类传染病,但一旦流行,传播快、波及面广,对人民健康及劳动生产力有很大影响,而且对年老体弱多病者及婴幼儿的威胁较大。 1、诊断原则 流感流行时一般根据临床症状、结合流行病学可对病人作出初步诊断。如确定诊断则需要分离病毒阳性或病人双份血清抗体,测定恢复期抗体较急性期增高4倍或以上。 2、诊断标准 2.1 流行病学史 在流行季节一个单位或地区同时出现大量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或近期内本地区或邻近地区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或医院门诊上呼吸道感染病人明显增多。 2.2 临床症状 2.2.1 出现急起畏寒、高热、头痛、头晕、全身酸痛、乏力等中毒症状。 2.2.2 可伴有咽痛、干咳、流鼻涕、流泪等呼吸道症状。 2.2.3 少数病例有食欲减退,伴有腹痛、腹胀、呕吐和腹泻等消化道症状。 2.3 实验室诊断 2.3.1 血液化验检查白细胞总数不高或偏低。 2.3.2 从病人鼻咽分泌物分离到流感病毒。 2.3.3 恢复期病人血清中抗流感病毒抗体滴度比急性期有4倍或4倍以上升高(见附录B)。 2.3.4 直接检查呼吸道上皮细胞的流感病毒抗原阳性。 2.3.5 标本经敏感细胞增殖1代后查抗原阳性。 2.4 病例分类 2.4.1 疑似病例 具备2.1加2.2或2.1加2.2加2.3.1。 3.4.2 确诊病例 疑似病例加2.3.2或2.3.3或2.3.4或2.3.5。 4 处理原则 4.1 早期隔离病人、对症治疗病人和防治合并症 早期发现病人、早期隔离病人是最重要的措施。对病人治疗一般采用对症治疗。防治并发症主要应防止流感病毒性肺炎和细菌性肺炎,特别是对年老体弱者或伴有心血管、慢性呼吸道疾病者或婴幼儿,流感本身或其合并症可能引起死亡,应特别注意加强治疗护理。 4.2 预防措施 一般采用综合性预防措施,讲究卫生,注意体格锻炼和营养,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对易感人群应采取相对隔离措施,如避免接触病人,不去公共场所等;对年老体弱者必要时可采用灭活疫苗接种或服用金刚烷胺等预防方法(但须注意金刚烷胺仅对防治甲型流感有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