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些年来,我国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快速上升,已成为重要公共卫生问题之一。
《中国居民营养与慢性病状况报告(2020年)》显示,6岁以下儿童肥胖率为3.6%,6~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为7.9%;而1982年,我国7~17岁儿童青少年肥胖率仅为0.2%。城市儿童青少年肥胖率较高,农村儿童青少年肥胖率增长迅速。肥胖是多种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不仅影响儿童青少年运动能力、骨骼肌肉发育和认知发展,也会对他们的心理健康、心血管系统、内分泌系统、呼吸系统、消化系统等产生不良影响。同时,儿童青少年肥胖可持续至成年期,增加多种慢性病的发病风险,加重医疗及社会经济负担。
根据营养科学理论、中医理论和儿童青少年生长发育特点,儿童青少年肥胖食养指南(2024年版)对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日常食养提出6条原则和建议。包括:1.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2.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3.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4.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5.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6.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一)小份多样,保持合理膳食结构。
儿童青少年正处于生长发育的重要阶段,应保证平衡膳食,达到能量和营养素摄入量及比例适宜:
1. 日常膳食做到食物多样,每天的食物应包括谷薯类、蔬菜水果、禽畜鱼蛋奶类和大豆坚果类;
2. 达到每天摄入12种以上食物,每周摄入25种以上食物。
3. 选择小份量的食物以实现食物多样,控制食物摄入总量。
4. 增加新鲜蔬菜水果、全谷物和杂豆在膳食中的比重。
5. 保证蛋白质摄入,选择富含优质蛋白质的食物,如鱼、禽、蛋、瘦肉、奶及奶制品、大豆及其制品。
6. 学龄前儿童(2~5 岁)每天应摄入350~500mL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学龄儿童(6~17 岁)每天应摄入300mL以上或相当量的奶及奶制品。
正常体重、中等强度身体活动水平的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能量需要量
对于单纯性肥胖的儿童青少年,常涉及膳食能量摄入过高。因此,其膳食结构应有利于减轻饥饿感、增加饱腹感,适当增加微量营养素密度较高的食物:
1. 控制膳食总能量摄入,在正常体重儿童青少年需要量的基础上减少20%左右,做到“吃饭八分饱”,尽量选择天然、新鲜食材
2. 提高鱼类、蔬菜、大豆及其制品的摄入量
3. 保证优质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摄入量,必要时补充复合营养素补充剂
4. 控制精白米面的摄入,增加血糖生成指数较低的全谷物和杂豆摄入
5. 减少高油、高盐和高糖及能量密度较高的食物的摄入,如油炸食品、甜点、含糖饮料、糖果等
(二)辨证施食,因人因时因地制宜。
1. 因地制宜:根据不同地区地理环境特点、饮食习惯和食物供应特点,选择适宜的食物。如西北高原地区,多见寒冷干燥气候,饮食上宜多选择温阳散寒的牛羊肉等食物,东南沿海地区温暖潮湿,饮食上则宜清淡,可多食蔬菜、水果、鱼虾、豆制品等食物
2. 顺应四时:遵循“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调养原则。春天阳气开始生发,应当早起,足量运动。夏季人体阳气外发,不可贪凉饮冷,避免损伤阳气。秋天易燥,要少食辛辣,适量多吃酸甘多汁的食物,如莲藕、苹果、梨、枇杷等。冬季天气寒冷,往往进食牛羊肉类较多,食用后体内容易积热,常吃会导致肺火旺盛,因此可添加些“甘寒”的食物如白萝卜、大白菜、百合、梨、苹果等,调剂平衡
3. 进行中医辨证,开展系统的膳食管理和生活方式干预:要结合儿童青少年体质和身体状况,从食材选择到食物应用进行整体膳食管理,优化传统膳食结构
4. 易感体质:关注儿童青少年肥胖的易感体质,注重后天之本脾胃功能的调养,预防与控制肥胖的发生发展
(三)良好饮食行为,促进长期健康。
养成健康饮食行为是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重要途径。偏食、过食等不健康的饮食行为,易导致儿童青少年脾胃功能受损,运化失常,痰湿停聚,增加肥胖风险。
因此,儿童青少年需要做到:
1. 不挑食偏食、不暴饮暴食,细嚼慢咽
2. 三餐定时定量,用餐时长适宜,早餐约20分钟,午餐或晚餐约30分钟
3. 控制每餐膳食总能量的摄入,晚上9点以后尽可能不进食。要合理安排三餐,强调吃好早餐,早餐、午餐、晚餐提供的能量应分别占全天总量的25%~30%、35%~40%、30%~35%
肥胖儿童青少年进餐时建议按蔬菜→鱼禽肉蛋及豆类→谷薯类的顺序进食。
(四)积极身体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坚持每天运动
1. 学龄前儿童:每天3小时身体活动,包括至少2小时的户外活动
2. 学龄儿童:每天至少60分钟以有氧运动为主的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如快走、骑车、游泳、球类运动等);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如跳绳、跳远、攀爬器械、弹力带运动等)
3. 学校或托幼机构可利用体育课、课间操、课后体育活动或户外活动时间,开展集体游戏(如圆圈接力、踩影子、穿梭跑等)或其他多种形式的运动。
4. 家长应为儿童青少年创造积极运动的家庭氛围,与他们共同运动,培养其运动技能,鼓励儿童青少年每天校外身体活动时间达到 60 分钟。
坚持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
1. 儿童青少年应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睡眠,做到早睡早起。建议5岁以下儿童每天睡眠时间为10~13小时,6~12岁儿童为9~12小时,13~17岁儿童青少年为8~10小时
2. 每次久坐行为应限制在1小时以内
3. 学龄前儿童每天视频(包括看电视、手机等电子屏幕)时间不超过1小时,学龄儿童不超过2小时
肥胖儿童青少年运动原则
1. 肥胖儿童青少年的运动应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在运动处方师等专业人员的安全评估和指导下,结合自身运动能力制定运动方案,从每天20分钟中高强度身体活动开始,逐渐增加到每天20~60分钟,并养成长期运动习惯。
2. 超重或肥胖儿童青少年每周至少进行3~4次中高强度运动,包括每周至少3天强化肌肉力量和(或)骨健康的高强度/抗阻运动,鼓励多种运动方式结合。可根据身体状况选择传统健身方式,增加运动的趣味性和多样性,如健身长拳、八段锦等。
3. 同时,还应当关注肥胖儿童青少年的心理健康。重视提升肥胖儿童青少年情绪和行为管理能力,解决肥胖带来的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指导肥胖儿童青少年正确认识体型,结合心理和情绪干预,关注情绪性进食、限制性进食等不良饮食行为,指导肥胖儿童青少年做到合理膳食,促进身心健康。
(五)多方合作,创造社会支持环境。
家庭:
1. 通过多种途径,开展营养教育,向儿童青少年和家长传播肥胖预防控制相关营养健康和传统食养知识技能,包括肥胖的原因、不良影响、干预措施等
2. 家长应提高营养健康素养,为孩子提供营养均衡的食物,培养科学饮食习惯
学校和托幼机构:
1. 根据不同年龄段儿童青少年特点设置营养教育课程,每学期不少于 2 课时
2. 开足、上好体育课,保障充足的身体活动
3. 通过以儿童青少年为中心的自主学习和同伴教育,结合中医药进校园,提高肥胖防控技能
社区:
1. 通过讲座、入户示范、壁报等多种形式宣传肥胖防控知识
2. 配备充足、适宜的儿童青少年运动场所
3. 鼓励食品、运动设备生产企业研制有助于儿童青少年体重管理的产品
4. 鼓励食品企业减少高油、高盐、高糖食品的生产,减少全链条相关产品营销
(六)定期监测,科学指导体重管理。
定期监测儿童青少年身高、体重和腰围等指标,分析动态变化,有助于早期发现异常趋势并采取有效措施。
学校应每年监测并评估儿童青少年肥胖状况,及时向家长反馈,并采取有效的干预措施。
1. 对于体重正常的儿童青少年,建议家长至少每月测量并记录 1 次其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并观察变化趋势;如有异常变化,应主动咨询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
2. 肥胖儿童青少年要在医生或营养指导人员的指导下进行体重管理。每周测量 1 次身高和晨起空腹体重,制定体重管理目标,评估儿童青少年的膳食、运动、睡眠、心理状况,制定膳食加运动的个体体重管理方案。
超重肥胖干预
1. 通过参与、言传身教等方式,鼓励肥胖儿童青少年做到平衡膳食,形成能够长期坚持的健康行为习惯,逐步达到健康体重
2. 对于疾病原因导致的肥胖,需要及时治疗相关疾病
3. 对于单纯性肥胖,不建议进行药物和手术治疗
4. 对于重度肥胖或伴有其他代谢性疾病的儿童青少年,可以进行多学科协作下的临床治疗
除了儿童青少年肥胖后的干预,家庭、学校和社会应采取综合措施积极预防儿童青少年肥胖,共同营造预防和控制儿童青少年肥胖的社会环境,避免儿童青少年成为不健康的“小胖墩”。
组稿 | 祁家瑞
审核 | 苗升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