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人们穿着清凉皮肤裸露在外,户外活动增多,可能一不小心就被蜱虫给“盯上”。4-10月为蜱虫活跃期,它不会飞翔跳跃,常蛰伏在森林牧场、草丛、灌木丛、或牲畜皮毛间,通过吸食人畜的血液为生,也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贮存宿主。
什么是蜱虫?
蜱虫俗称草爬子,蜱虫不是虫,它属蛛形纲蜱螨亚纲,所以是蜘蛛的“亲戚”。它的体型很小,大概绿豆这么大,但吸血时,它一头扎进皮肤,吸饱了血后,雄性蜱虫很少有膨大,但雌性体积会增大3-400倍。蜱虫喜欢叮咬在头皮、颈部、耳后、大腿根部、脚踝等皮肤比较薄、不容易被发现的地方,叮咬后会不断释放麻醉剂,无痛痒感,所以人体经常感受不到。
蜱虫叮咬有哪些危害?
①直接伤害:蜱虫叮咬部位会出现皮肤充血水肿,虫体分泌的毒素可能引起严重的过敏反应。
②间接伤害:蜱虫是一些人兽共患病的传播媒介和宿主。目前已知蜱虫可携带83种病毒、31种细菌、32种原虫,可以传播的主要是各种病毒,可引起的疾病
主要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肾出血热、巴贝西虫病、蜱传斑疹伤寒、森林脑炎及莱姆热等等。
其中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最常见,是由蜱虫传播新型布尼亚病毒引起的。主要临床表现为发热、血小板减少、白细胞减少,伴随一系列的不适及出血倾向,体温多在38℃以上,重者持续高热,可达40℃以上,伴乏力、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部分病例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症状。绝大多数患者预后良好,少数患者病情较重且发展迅速,可因休克、呼吸衰竭、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多脏器功能衰竭而死亡。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应及时采取对症、支持治疗。
叮咬后的处理方法有哪些?
蜱虫叮咬可以用酒精涂在蜱身上,使蜱头部放松或死亡,再用镊子夹住蜱虫头部,切莫夹腹部,垂直向上拨出;或用烟头、香头轻轻烫蜱露在体外的部分,可使其头部自行慢慢退出。取出蜱虫后,再用碘酒或酒精做局部消毒处理,赶紧就医。拔下来的蜱虫可以用塑料袋或瓶子密封,万一伤口恶化,也能作为医生处理的参考。
切忌不要生拉硬拽,不要用手直接接触,更不要打死,挤破虫体,以免体液污染自己,增加感染的可能性。
取的过程要特别注意不要把蜱虫的口器留在皮肤里。因为它的口器有倒钩样结构,吸血时头部包括口器是深深扎进皮肤里的,如果生拉硬拽,很容易将蜱虫头部留在皮肤内,增加感染风险。
若被叮咬后立即拔掉了虫子,最好检查虫体是否完整,伤口是否有虫体残留,如果没有异物残留可以消毒伤口后观察一段时间,一旦有发热、乏力或者皮肤出血点等表现应立即医疗救治。
有效地预防措施有哪些?
①尽量减少在较高的草丛和灌木间的走动,避免去一些偏僻的草地或者森林,野外出游可以选择一些比较空旷、植物稀少的地方。
②尽量减少皮肤的暴露,野外郊游、钓鱼或务工建议穿长衣长裤,袖口、领口、裤腿要扎紧。
③去户外前,将衣物喷上含有除虫菊脂的驱蚊水,不要在野外太长时间的坐或者躺着。必须在野外作业或露营时,衣服和帐篷等露营装备可用杀虫剂浸泡,如氯菊酯、含DEET的驱避剂等。
④随时检查身上有无虫子,重点检查头皮、耳后、颈部、腋窝、膝后侧、脚踝等这些皮肤褶皱处,若身上突然多出“黑痣”,一定要反复确认是不是蜱虫。
⑤如果带宠物去郊游的话,回来的时候要特别检查宠物身上是不是被蜱叮咬附着上了,重点检查宠物耳后、肚皮、颈部、腋窝后面等处,以免将蜱虫带回家里。
尽管被蜱虫咬伤的概率比较低,但只要有 0.001% 的可能,也要花 200% 的努力把小火苗彻底掐灭!
拟稿人:孟楠、贾婷婷
审核人:毕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