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潜伏在身体里的健康杀手
2024年10月8日是第27个全国高血压日。今年的宣传主题是“健康体重,理想血压”。在全球范围内,高血压正悄悄侵蚀着数以亿计的人的健康,将其置于健康危机之中。高血压(也称血压升高),是血液在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值持续高于正常的现象,是一种潜伏在身体深处的健康杀手。
如何找到这位潜伏杀手并将它逐出体外?
一、高血压诊断标准
首诊发现收缩压>140mmHg和/或 舒张压>90mmHg,建议在4周内复查两次,非同日3次测量均达到上述诊断界值,即可确诊。
二、如何测量血压
血压规范测量“三要点”:设备精准、安静放松、位置规范。
1.设备精准
选择经认证合格且定期校准的上臂式医用电子血压计。
2.安静放松
测量前 30 分钟内禁止吸烟、饮咖啡或茶等,排空膀胱,安静休息至少5分钟。测量时取坐位,双脚平放于地面,身体放松并保持不动,不说话。
3.位置规范
上臂中点与心脏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袖带下缘应在肘窝上 2.5cm(约两横指)处,松紧合适,可插入 1~2指为宜。
三、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的危害主要体现在对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损害上,可能导致一系列严重的健康问题。高血压的主要危害:
1. 心脏损害:高血压会增加心脏的负担,导致冠心病、心肌梗死、左心室肥厚、心脏扩大和心力衰竭等疾病。长期高血压会使心脏结构和功能发生异常变化,最终可能导致心脏衰竭。
2. 脑血管意外:高血压是脑卒中(包括脑梗死和脑出血)的主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导致脑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一旦斑块破裂脱落,可造成急性脑栓塞,致死致残率高。此外,高血压还会导致脑部小动脉狭窄闭塞,进一步增加脑卒中的风险。
3. 肾功能衰竭:高血压会损害肾脏的小血管,引起肾小球硬化、肾萎缩和肾功能不全,严重情况下可能需要透析或移植来维持生命。高血压还会导致尿毒症,这是肾功能衰竭的严重后果。
4. 眼部疾病:长期高血压可能损害视网膜,导致视力下降甚至失明。
5. 其他并发症:高血压患者还容易出现外周血管病变,如夹层动脉瘤破裂等严重并发症。
四、科学防控高血压
(一)预防高血压,从健康生活做起
1.减盐:盐摄入过多会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应长期坚持控制盐的摄入。
2.减油:摄入过多脂肪,特别是含饱和脂肪酸过高的食物,会增加血胆固醇水平,导致动脉硬化并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
3.控制体重:超重和肥胖可导致血压升高,增加高血压发病风险,中心型肥胖可能与高血压有更强的相关性。
(二)管理高血压,从行为改变做起
1.合理膳食:坚持健康饮食有助于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的控制。
2.适量运动:坚持有规律的运动、保持充足身体活动、减少久坐时间是控制高血压的重要措施。
3.戒烟限酒:吸烟、饮酒可增加心脑血管疾病发病风险,建议吸烟者及早戒烟(包括传统烟和电子烟),高血压等心脑血管疾病患者不饮酒。
4.心理平衡:长期精神紧张或焦虑、抑郁状态等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应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避免负面情绪影响,必要时积极寻求支持和接受心理干预。
(三)科学监测,平稳降压,长期达标
1.血压达标标准:大多数高血压患者(包括合并糖尿病、冠心病、心力衰竭或慢性肾脏疾病伴有蛋白尿的患者)血压应控制在130/80mmHg以下,80岁及以上老年患者可控制在140/90mmHg以下。
2.科学监测血压:鼓励居家进行血压监测,有条件可进行动态血压监测。晨起测量血压应在排尿后、未服用降压药、早饭前,晚间测量应在睡觉前,每次应按规范测量2—3次。
3.血压超过130/80mmHg以上就应密切关注。未使用降压药物且非同日3次血压超过140/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应尽早开始生活方式干预并按医嘱进行药物治疗。已确诊的高血压患者应坚持长期服药,鼓励选择长效降压药物,以确保平稳降压至标准水平。
组稿:王靓玉
审核:吴云亮